长兴大德中医馆 欢迎您!今天是: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大德动态
我要分享

央视发出警告:老年人吃得太清淡,竟然有这样严重的后果。。。

时间:2018-12-02 13:33:00    作者:大德中医馆    阅读:次    字体大小:

555b13e5f9ff4722da56f96198265e30-sz_332915.png


头图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jpg


28.jpg

摄影、编辑/甲戌

这是大德中医的第980期文章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对于这种观点,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央视:别再给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的杨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后只能换人工关节,不然随时会危及生命。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杨婆婆做了换关节的手术。图据《长江日报》

首先明确观点,我们建议大家饮食清淡,但是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就连央视都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央视《健康之路》微信截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我国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5个城市都是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的情况一定更为严峻。(本段摘自环球网)

天天吃素,小心没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1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使身体抵御外来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种疾病,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2快速老化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长期素食的人因为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导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会出现闭经和月经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同样有脂肪肝风险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绝缘了吗?据《武汉晚报》报道,2014年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4依然可能有三高

鱼肉蛋奶一口都吃不着,只能靠淀粉(糖),油、盐、糖这些东西来“弥补”,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的饮食摇身一就成了“三高”的营养。

5引起胆结石

研究发现长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尤其是老人家,因为肉食的减少更容易患胆结石。

6便秘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肠子里没一点“油水”,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胃肠运动减慢,粗纤维食物的水分被肠道吸收,肠内容物干结,更容易导致便秘。

当然,吃对方法还是能通便的,可以将蔬菜在沸水中焯几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再用少许油,不但有润肠的作用,还能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传承古法.jpg

史上最健康食谱

不要视肉食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饭,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饮食习惯。为您整理出一份最健康的食谱,照着吃准没错。

1食物以拳计

动物类食物不仅是钙、维生素D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更是骨基质中有机物如胶原、蛋白多糖、脂质的重要来源,不要过量就好,具体标准如下:

【肉类不超一拳】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关于吃肉,还有个口诀——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鱼。

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鱼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鱼。平时,应尽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鱼肉),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

吃红肉到底多少合适?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来,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的体积就是两个手指的这么大。不吃肉的人也可选择鸡蛋、奶等替代肉类供应动物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保持营养平衡。

【谷物两拳】

每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

【豆、奶制品两拳】

每天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

【五拳蔬果】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每天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最好的选择就是应季水果蔬菜,价钱实惠,营养又丰富

除了吃够上述4类食物,最好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做到谷类2到3种、肉类1到2种、蔬菜5到8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2多炖少炒,食物温软为佳

对中老年人来说,食物弄成暖软润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凉菜,也最好用热水焯过。建议用“炖、煮、熬、蒸”的方法进行烹饪,做出软食。一则是营养流失少,二则是这样更贴切中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消化吸收。

3少吃高脂高盐和腌制的食物

高脂食物不但会引起肥胖,长期食用还会堵塞动脉血管,损害大脑的功能。

饮食过咸则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而腌制食品不仅含盐量高,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得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每天食盐的摄取量要在4克以内。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烹调应该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

2个减盐技巧:

炒菜时不放盐,起锅装盘上桌后再加盐。这样吃起来咸味依然不减,但却可以减少1/2~2/3的用盐量。

利用醋、芝麻酱、香料来调味,可加蒜、葱、胡椒等变换口味,或适当将菜肴烹调成以甜、酸、辣为主的口味。

4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机体不耐受食物的数量变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时最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过程。

一次进食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饱,这样更有利于吸收。

往期精彩回顾


3000元大礼包,为您的吃喝玩乐“买单”!礼品再丰厚一样“雨露均沾”。。。



[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徐再春]一位与长兴有40年缘分的教授。。。


冬季三九将至,这些疾病不要错过贴三九贴...


[浙江省名中医、中医肿瘤专家——刘昌富]下周三坐诊全天,请大家互相转告,谢谢!



良心医·良心药

【中医皮肤科】

纯中医内服/外敷治疗牛皮癣,白癜风,慢性湿疹,荨麻疹,手足癣,痤疮,黄褐斑,鱼鳞病,青春痘,银屑病等各类皮肤疑难杂症。

【中医妇科】

纯中医治疗不孕不育,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早衰,妇科炎症,以及各类妇科疑难杂症。

【中医儿科】

纯中医内服/外敷治疗小儿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厌食,免疫力低下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等。

【中医内科】

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胃溃疡,肠化生,胆囊炎,结石,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症。

【中医肿瘤科】

纯中医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各系统恶性肿瘤及术后或放化疗后康复治疗调理等。

【中医疼痛科】

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和中药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关节痛,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等,从根本上解决疼痛。

【中医理疗科】

各种特色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传统中医理疗手法以及各种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热敷,电疗,中药穴位渗透,皮肤病外部治疗等。

【中医治未病】

中医体检,中医问诊,体质辨识,中医调养,中医健康管理,未病先防,提高生命品质及病后康复调理,亚健康调理等。



传统中医疗法


小儿推拿

点穴

按摩

针刺


美容

中药熏蒸

拔罐

艾灸


传统工艺


匠人手作

不减物力

用心炮制

膏丸丹散


工序讲究

先煎后下

慢火熬制

手工煎药



传承中国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长兴大德中医馆——【医保定点】

约诊热线:0572-6676666

地址:明珠路510-518号

qrcode_for_gh_9c8c1bd663c2_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