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也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时节,金气敛降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树叶渐黄,北半球白昼一天短过一天,黑夜一夜长过一夜。人和天地同气相求,养生重在收敛养阴。
养阴相当于是一个人/一棵树的根基所在,它决定了春夏能长多大,长多高,长多远。“血”和“津液”属阴,是真实存在的人体物质能量。对我们人类来说,养阴,其实就是一种“内收”和“内守”的能量,养身体的物质能量。
像现在秋天了,要适当收摄心神、让阳气归根,而肺金是主肃降的,它就相当于是人体的秋风,让叶落归根,让外泄的形势转为内收。
所有与升阳、散阳有关的情绪、运动、饮食、穿衣都应有所收敛、节制。要注意保暖,勿过食辛辣,当收敛神气,早卧晚起。
早睡潜阳、精力充沛
秋分之后,阴气渐旺,阳气渐衰。人要能顺应天时的变化而调整作息的时间。
尽量提前睡觉,不要熬夜。使体内的阳气得到好的潜藏,得到充分地休息,这样白天才有精神。
保暖得法、护住三穴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天冷了,也需要注意保暖。「热从头生,寒从足入」,穿袜子、靴子,最好起码护住三阴交,三阴交在足内踝上四指宽的位置。
脾胃虚寒者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睡觉时注意顾护脐腹部。
脾胃寒凉、痛经的妹子,一定要穿一件护住肚脐眼(神阙穴)的短裤,保护腰腹不受凉。
颈椎经常疼痛,又容易感冒的上班族,秋天要用围巾一定要护住颈部的大椎穴,能有效防风防感冒。
秋分过后,天气会愈发寒冷,冷空气刺激心脑血管收缩,对于正气不足,气血循环受阻的老年人来说,此时应增添衣服,护好颈椎、头和足,这样可以有效保暖,减缓寒冷对血管的刺激。
晚上还可以泡脚,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泡脚时可以搭配上大德中医纯中药足浴散。
中医认为,足部是「精气之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湿寒之气,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大德中医纯中药足浴散,传承流年古方并结合大德医馆名老中医之智慧及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在人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惯,配方比例精心搭配,经过多次微调,严选道地好药,筛选优质药材,研磨成粗颗粒状,使得药物更好的被身体吸收,确保效果达到最佳。
使用时,将足浴包放入泡脚桶,用开水冲泡,由于研磨成颗粒,冲泡的时候明显比一般的中药包更浓,药效自然更充沛。再根据个人感受,勾兑适量温水即可,水温一般40℃~45℃之间即可。
水量没过脚踝关节为适宜水位。泡脚时间20-30分钟,泡至后背或额头微微出汗最佳。
泡脚前后可以喝一杯水,以利新陈代谢及体液的补充。饭前饭后1小时,不宜泡脚,以免影响食欲或消化。
【大德中医扶阳祛湿足浴散】
医馆有售:52元/包
【功效】扶阳固本 祛湿散寒 通经活络
【适用于】神疲乏力、提不起精神、运动少、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舌苔白腻、湿气重等
【大德中医安神助眠足浴散】
医馆有售:46元/包
【功效】散寒除湿 益气安神 舒缓助眠
【适用于】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压力大、易烦躁焦虑、体乏易困等
【大德中医舒筋活络足浴散】
医馆有售:48元/包
【功效】活血通络 缓解疲劳 温筋散寒
【适用于】有风湿、类风湿、腰腿疼痛、筋络不畅、痛经、手脚冰凉、四肢乏力等症
温馨提示:
1、足癣等足部皮肤病患者、足部扭伤红肿期间、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的病人,以医师建议为准。
2、高血压、气喘、心脏病者,浸泡时间宜缩短为15分钟,若无不适,再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3、糖尿病患者脚部神经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太强,建议先让家人帮忙调试水温。
柏子粥安神
柏子仁半两洗净沥干,放入杵臼内捣为细泥备用,粳米二两洗净,入沙锅内,大火熬开,放入柏子仁,文火熬制一刻钟,少加盐,可食。
静神调息
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
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消除秋乏
秋天很容易感到疲劳,这就是秋乏,莲藕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铁钾,不仅能改善秋乏,并且可以增强体质,抵抗病毒。
润肺止咳
催乳化瘀

清肺排毒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带着温暖和喜悦。懂得顺应天时养护自己的人,温柔的时光会好好犒赏她。
别再透支健康了,从这个秋天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好一些吧。

大德中医馆
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市级名老中医
每周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