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以前的富贵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普通人身上,痛风就是其中一种,而且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人患病风险大大增加,面对痛风,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大德中医疼痛科“康熙年间程钟龄第八代传人”程建鸿医师为您解答:
中医疼痛科——程建鸿
主治中医师
康熙雍正年间名医程钟龄第八代传人
临床擅长
特别擅长治疗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妇人乳腺增生、颈腰肩腿痛、接骨、疮疡、烫伤以及牛皮癣、湿疹、白癜风、痤疮等各类皮肤病、结石、失眠、面瘫、偏瘫、脾胃病、女子经带病、不孕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
医师简介
出生于中医世家,行医30余年,为康熙雍正年间名医程钟龄第八代传人。先祖著有《医学心悟》,创“八纲辨证,八法论治”垂法后世;后师学于现代温病学家,三代御医之后的赵绍琴先生,后又师学于清末名医之后的陈正刚老中医;针灸技术师承于广西名中医原广西针灸学会会长肖继芳教授,为朱琏针灸第二代传人,朱琏老中医是中国红色女针灸家,是朱德、董必武的御用专家。自幼跟随祖父学习中医古典经著及祖传秘方、宫廷秘方、葛洪祖传秘方,专攻内、妇、皮肤科及各类疑难杂症,施用针药结合、中医透皮技术等特色疗法、临床经验丰富,择优各传人的最佳方案对症治疗,疗效快捷,古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饮酒是引起痛风最主要原因,饮食的改变也是导致患病的重要原因,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鱼虾,火锅,高汤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剧患病风险,像玩手机,运动少,熬夜,压力大,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等。
为什么关节痛?
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就是急性痛风关节炎,好发于下肢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多见。初发时为单关节,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痛风发作表明血尿酸浓度长时期过饱和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痛风石期常见表现为,常发生于耳轮、跖趾、手指等处,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痛风石时期如若在不及时规范化治疗,将进入肾病期,临床上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下肢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及生命。
痛风反复发作会不断侵蚀人体的骨骼,对关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并且一步步损害肾脏功能,引发其他病发病,但是痛风石可防可治可控,所以在痛风首次发作之后,要及时引起重视,选择专业医院,及时通过规范化的治疗。
其实痛风的病名在《黄帝内经》已有记载,当时被称为“痛痹”,之后,痛风还有个形象而有趣的名称,由于它发作时,犹如老虎撕咬般疼痛,又被人称为“白虎历节风”。
近年来,过去比较少见的痛风患者多了起来,不仅是中老年人发病,而且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成了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的原因,除了饮食结构变化外,还与个人体质差异、气候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它的致病机理也有风、湿、热、寒、瘀、虚等几种外邪。
关于痛风的治疗,程医师说: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为主、内服汤药为辅的治疗方法,程医生在传承其师陈正刚教授的学术及根据多年丰富的治疗痛风的临床实践经验,道出了他对痛风病的认识和对痛风治疗的的领悟及与众不同的治疗方法:视病情缓急进行施治,急则治标,以针灸、刺络放血疗法以止痛,再加上内服大德中医秘制的活血舒筋散,治疗当天消肿止痛;缓则治本即以中医药调五脏,重在重建脾肾功能。
痛风病因是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故健脾可斩断病源;肾为先天之本,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本来痛风之病,现代医学认为是人体免疫缺陷之疾病,即祖国医学中之"正气"。
治疗痛风通过解毒、活血化瘀、除湿之后,必须补肾固本即扶正气,同样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防病之复发反弹。调建脾胃,即补后天之本。后天已强,而助先天。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痛风顽疾应手而得以根治,人即获得全生。防治以下几种痛风效果良好。
中医对于痛风等慢性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多从湿、毒、瘀论治,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佐以活血化瘀,结合病机特点,避免苦寒燥湿及温燥活血之品。
在痛风的慢性缓解期,则会根据患者体质特点,顾护脏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患者脾气健运,肾精充盛,先、后天之本得补,则助湿浊运化,气血畅行。换句话说,痛风采取中医干预可以逆转发病、减缓病程进展,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风寒湿痹型痛风
这类患者主要由于自身正气虚弱,难以抵御风寒湿任何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邪气的侵袭,而外邪入侵容易留滞筋骨关节,阻滞气血的流通,导致经络痹阻,从而发生痛风。根据成因不同,分为行痹(风)、痛痹(寒)、着痹(湿),三者的共同点是:关节都肿大,局部皮下都有结节,痛风石。
肝肾阴虚型痛风
这类患者是因为肝肾阴液亏虚,而又因肝主筋,肾主骨,如果经络、筋骨失去营养物质的支撑的话,很容易出现一系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以及阴虚火旺型的相关表现。
湿热蕴结型痛风
这类患者因为湿热,导致关节所在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感、关节屈伸困难、同时有发热、心烦、想喝水、尿黄赤痛等一系列热的表现。
痰瘀阻滞型痛风
这类患者由于水湿长期停留于体内,然后经高温化为痰饮,停积于经络关节之间,阻碍气血正常循行,使血液瘀滞,最后形成痛风。
脾肾阳虚型痛风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如果一个人的气血充足,则阳气旺盛;反之则阳气虚弱,从而导致脏腑温煦,防御等能力下降,这时患者自身会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等现象。
对于痛风的治疗,除了需要知道以上痛风的辨证论治法则外,程医师提醒患者,还需遵守“管住嘴,迈开腿,降体重,多喝水,规律生活,适量用药”的6步防治原则。
尤其是要谨记痛风是不能进食富含嘌呤的食物的,如:各种动物内脏、肉类汤汁、各种肉食、骨髓、海鱼等。

大德中医馆
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市级名老中医
每周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