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个头虽然很小巧,功能却不能小觑,主要职责是储存、浓缩、排泄胆汁,帮助消化。胆囊很脆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病变,比如慢性胆囊炎,便是胆囊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
慢性胆囊炎大多是由于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而引发的胆囊慢性炎症,或者因急性胆囊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大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常常在进食油腻、高蛋白饮食后发作。
1、腹痛。最为常见,常位于右上腹部胆囊区,多为持续钝痛或阵发胀痛,可放射至右肩及背部,尤其是在饱食或高脂肪餐后容易发生或加重。
少数情况下,当胆囊结石嵌顿在胆管和胆囊管造成完全性梗阻时,会出现剧烈绞痛,呈刀割样剧痛,随呼吸运动而加剧,患者常不愿讲话或屏气,以期减轻疼痛。
2、消化不良。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或饱张,嗳气,呃逆,老年患者多表现为食欲减遇、消化不良、不能耐受高脂肪饮食,可有便秘症状。
3、胆一心综合征。心血管系统与消化系统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因此慢性胆囊炎患者多伴有心脏不适症状,如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部分人可出现心电图异常与心律紊乱,考虑与“胆一心 迷走神经反射有关。
4、其他。多数患者体温,脉搏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胆绞痛发作时多伴有心动过速。当胆总管有狭窄时,可出现黄疸和胆囊肿大。
中医内科专家
潘金友
上海同济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副主任医师(行医40余年)
坐诊时间
请联系客服预约
专
家
擅
长
擅长对老年心脑血管病、胃肠病、更年期综合症、失眠、脂肪肝、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等恶性肿瘤术后恢复,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同时在四季膏方进补及亚健康状态的膏方调理,疗效显著。
专家
简介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医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数40临床经验。主持科研课题“中药香菇有效成分抗肿瘤机理探讨及应用研究”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研基金重点课题的资助。主编《经穴刮痧疗百病》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老年医学》《中医外治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等3部著作的编写。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多项市、局级课题科研工作。
1.肝胆气滞证。症状:右胁胀痛、心烦易怒,厌油腻、恶心,饭后呕吐;腹部满闷,嗳气。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2.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晨起口苦、口干欲饮。皮肤/眼睛发黄,身体困重,脘腹胀满,小便短黄,大便不爽或秘结。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3.气滞血瘀证。症状:右胁胀痛或刺痛、胸部满闷、喜欢叹气。晨起口苦,咽喉干涩,右胁疼痛夜间加重,大便不爽或秘结。
治法:理气活血,利胆止痛。
4.肝郁脾虚证。症状:右胁胀痛、腹痛欲泻。体倦乏力,腹部胀满,大便溏薄,情志不舒加重,纳食减少。
治法:疏肝健脾,柔肝利胆。
5.脾胃气虚证。症状:右胁隐痛、体倦乏力。胃脘胀闷,纳食减少,肢体困倦。
治法:理气和中,健脾和胃。
6.肝阴不足证。症状:①右胁部隐痛、两目干涩。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肢体困倦,纳食减少,失眠多梦。
治法: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1、健康饮食:平日以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高脂肪类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奶油、动物内脏、以及多油糕点等。
2、重视早餐。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适当摄取少量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鸭肉、鱼肉、蛋类、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可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3、多运动:过度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石症的重要诱因,经常进行体力活动有利于防止肥胖,能间接地预防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生。
4、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注意结合药物协助控制血脂、血压或血糖,有利于减小慢性胆囊炎发病风险。

大德中医馆
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市级名老中医
每周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