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大德中医馆 欢迎您!今天是: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中医养生
我要分享

中医内科 | 经常郁郁寡欢、失眠、焦虑,难道是得了抑郁症?上海知名内科专家李雅琴主任为你解答~

时间:2022-03-24 08:20:00    作者:大德中医馆    阅读:次    字体大小:


“再这样失眠下去,我就搬到月亮那里住”

“我太能熬夜了,我怀疑自己上辈子是个路灯”

“不知道你们混的是什么圈,我混的是黑眼圈”......



快节奏的当下,良好的睡眠已经成为奢望。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一份《睡眠调查报告》后,#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图片


特别是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人们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到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了43%。91%的人存在睡眠困扰,其中80、90后睡的苦涩。

图片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

“多梦觉浅,入睡困难、盗汗”

“心情焦虑、胡思乱想、日间嗜睡”


这些都是失眠睡不好的表现。

图片


当睡眠出现问题了,我们的生理机能和精神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颜值越来越低&身体越来越差!


肤色暗沉、眼袋、黑眼圈、皱纹……脱发、记忆力下降、变胖、心脏不适,焦虑抑郁甚至猝死……



网上关于熬夜猝死的消息,更是多到触目惊心!


所以,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图片

图片



中医内科专家

李雅琴

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行医40余年)




坐诊时间



周六全天,隔一周坐诊一次


擅长诊治对于顽固性失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易疲劳、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炎、肠胃病、腹胀腹泻、便秘、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代谢性疾病、脸部黄褐斑、黑色素沉着、痤疮等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及亚健康群体的体质调理和膏方调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在权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数十篇,并多次参与上海市医疗科研项目。


图片


抑郁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集中困难、食欲下降和自杀意念,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异常。主要临床特征有: 


1、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早晨重,晚上轻的节律变化。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无用,没有任何价值,耽误了大家,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我的存在没有任何价值”,并因此走上自杀的道路。 

2、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


3、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回避社交。

 

图片


4、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躯体症状。主要有失眠、乏力、食欲减退、体重改变、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 

抑郁症的失眠,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图片


相比抑郁症,焦虑症可能是我们比较陌生的名词。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焦虑症与抑郁症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急躁、紧张、失眠、情绪波动、身体各种不适感等。但焦虑症以无故紧张不安、担心、害怕为突出表现。

焦虑症可以分为
慢性焦虑急性焦虑。慢性焦虑即所谓的广泛性焦虑,患者容易不明原因得长时期处于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并伴随有一定的头晕、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等身体症状。



急性焦虑症的患者平时和正常人无异,但一旦发作,会产生极度恐惧的心理,会体会到濒死感、失控感;同时将伴随有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生理之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理全身的气机、气血,类似于五行中“木”的生发调达之性。所以,当一个人出现不良情绪时,大多数会认为是肝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即肝不能够很好地舒畅情志,肝郁气滞便是由此而来。


而事实上,情志病的种类繁多,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绝不可以简单地用肝郁气滞一种理论来解释,每一种不同的情志病,都有其各自的病位、病因、病机。以焦虑症和抑郁症为例:


焦虑症属于脾郁:中医学认为思为脾所主,焦虑症以多思、多虑、多疑为主要表现,常并见食差、腹胀等脾病表现,其病机主要为脾气郁滞,不能很好地舒畅思之情志,行使脾化生气血的功能。



抑郁症属于心郁:中医学认为,喜乐与悲伤的情绪与心有关,所谓“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抑郁症以淡漠、悲伤、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意志消沉、感到无助为主要表现。符合心气虚郁,不能调达悲喜的相关症状表现,故属于心郁的范畴。


中医在面对不同的情绪问题时有不同的认识。如果肝气不能调达便会导致怒的情绪失常,引起相关问题,肝郁气滞不能解释焦虑、悲伤等其他情绪问题,面对具体的情绪时,我们要具体分析。同时,在面对情绪问题时,我们要及时发现、积极面对,积极治疗,不要回避就医,要相信,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阳光终究会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






大德中医馆

国家级名老中医·省市级名老中医

每周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