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亚岁”,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一候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一般北方多是吃饺子、喝羊肉汤,而南方多是吃汤圆,祭祀祖先。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和饮食,不可同一而论。
冬至日,北方多吃饺子,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冷的冬天,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情志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运动养生。在锻炼上,不适合剧烈运动,如运动过大,身体大汗淋漓,毛孔张开,阳气易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树叶,夏季出汗降低体温、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利于闭藏。
饮食养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从季节的阴阳交替来讲,进入冬季,机体的阳气也由盛转衰,阴气逐渐充盛,及至冬至这一天达到阴盛阳衰之极。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此从冬至开始,阴气达到顶峰,阳气则开始逐步回升。
膏方是因人而异的,一人一方,每个人病症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中医专家来诊断之后开膏方。”“有针对性地吃膏方,对自身疾病控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德中医-长兴馆

大德中医-安吉中联馆
长兴明珠路510-158号
0572-6676666
安吉浦源大道105号
0572-5236666